笔趣阁 > 大明海寇 > 第一百三十一章 教育

第一百三十一章 教育

推荐阅读: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第九特区英雄联盟: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
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www.biqule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
    于孝天当然不光是在科举考试方面进行改革,他在进行科考制度改革的同时,也令人选择了相当多的实用的书籍,令工部大力刊发,印制出大量的书籍,然后发放到各地供学子们购买阅读学习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于孝天在福建和台湾隐伏期间,就通过各种手段,从西方弄来了不少各学科的书籍,翻译过来进行了印刷,供给当初他在台湾等地设立的学校以及学生们学习之用。

    现在孙元化被他从淡水弄回到了京师,在六部之外,又成立了一个教育部,直接把孙元化委任为了第一任教育部部长,于六部之外,专司负责教育方面的事情。

    原来的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则都归入教育部之下,专司培养有用的学生,原来国子监之中的学生,择优留用,其余的遣散回乡,从福建和台湾等原来他成立的各种学校之中,录取了一大批年轻学生入国子监进行深造。

    而国子监之中教学科目,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制,取消了大量以前所学的东西,重新开设了很多课程,其中既有几何代数又有一些机械、化学、物理方面的学科,还有行政管理等学科,所学的东西比之以前国子监设立的科目要丰富很多倍。

    至于师资方面,由孙元化负责寻找,他的三个儿子在很多学科方面,都有很深的造诣,全部进入国子监任职,称之为教授。

    另外一部分以前在台湾各地传教的有扎实学问根底的传教士,也被特准移至国子监之中任教,特准他们在监管之下,教学之余,在京师和南京两地建立教堂进行传教,同样要求不得他们在国子监对任何学生宣传他们的教义,否则的话便将其逐出中国。

    教会方面得知消息,高兴的屁颠屁颠的,因为他们长期和于孝天合作,发现于孝天并不十分抵触他们传教的事情,算是一个亲教分子,虽然他拒绝入教,也决不许任何家人军人入教,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在地方传教,虽然要对他们监管,设定了很多规矩,使得他们无法敞开了传教,但是这已经让他们相当满意了。

    现如今于孝天登基称帝,成了大中国的皇帝陛下,有这么一个亲教的皇帝支持,他们认为以后在中国传教,将会是一帆风顺的事情,所以对于于孝天的要求,他们绝对不敢不答应,倾其所有想尽办法从欧洲搜罗具有相当高学识的教士,前来中国传教,并且在国子监之中兼职任教,传授各种他们所学的知识。

    甚至于于孝天对教会提出,连带一些被教会认为是异端学说而准备加以迫害,甚至已经准备处死的一些学者,他也要,将他们尽数送来中国,于孝天可以开放更多的地方,供他们建立教堂传教,换取这些异端学说的学者,至于这些人来到中国之后,将会给予丰厚的待遇,提供足够的资金供他们研究。

    特别是有关航海学、机械学、天文地理以及化学、医学方面有建树的学者,更是欢迎他们前来中国进行继续研究,于孝天特意在他私人的小金库之中,拨出大笔资金,交给教育部方面,专司提供给这些愿意到中国来继续进行研究的学者使用。

    当然只设立两座国子监是根本不够的,于孝天所推行的治国理念和前朝历代都不相同,现如今他随着社会的发展,会强力推动各种社会分工的细化,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,对于行政管理者的需求数量也会显著提高,今后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。

    这就需要教育先行,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,而不是像以前那样,只有社会上少数人才能读书,而是逐步要普及教育,提高全民素质,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学到新的东西,直至最终做到全民教育普及。

    而且以后像工商业方面的发展,对于技术工人的数量会需求越来越多,全都是文盲肯定会制约发展,他想要工业发展进程加速,就要让更多的工人在生产之中,对于生产技术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,不能全都依靠他一个人开金手指,把后世技术移植过来,一旦有朝一日他驾鹤西去,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工业机械技术的停滞。

    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进入到研究领域之中,去琢磨去探索,去研究各种学科的知识,掌握其中的精髓,然后学会创造,这样才能使得中华民族始终站在世界科技领域的最前沿,才能始终控制着世界的脉搏,成为世界霸主。

    一旦要是不重视教育的话,那么别看现在他干的热火朝天,但是铁定会造成科技发展缺乏后劲,所以现在他对教育方面的投入,可以说是在干百年树人的事情,在他有生之年,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,就算有朝一日他驾鹤西去,那么这些人就是他留给这个民族的最大的遗产。

    所以他绝不会满足于仅仅改造两座国子监,建立两座新式的大学就满足了,故此在教育方面,他开始在各省推行新的教育方式,以国家投入,在各省条件较好的府一级地方,先行建立起一座义学,就是由国家地方一起投入,招收寒门子弟入学,当然也不回避那些贵族的弟子,只要入学考试通过,都给予录取。

    课程方面,也先以国学和数学为主,期间穿插传授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,自然科学之中也涵盖了基础的地理、天文、医学、农学、水利、物理等方面的入门知识,学制三到五年,招收六岁以上到十岁之间的孩童入学。

    这样的义学其实就是后世小学的前身,传授的也都是浅显一些的知识,文理并重,同样也不会全面推翻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,毕竟中国数千年灿烂文化,积累下来了太多精华,这些东西于孝天并不抵触,也绝不想在他这一世,把中华灿烂文化给摧毁,毕竟中国很多人文理念,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
    当然与此同时,强力推广理科方面的教育,避免学生以后只会读死书这样的弊端,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。

    暂时他无力做到普及全民教育,但是起码也先让一部分开明一些的人家,愿意让孩子上学的人家,得到第一步的义务教育,享受到他推行的教育的好处。

    毕竟古代读书这种事,基本上被垄断在一个较高阶层之中,能读起书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弟,或者是官宦世家,他们有财力和能力享受到读书的好处,但是绝大部分普通百姓,因为没有财力,举家上下都要从小就让孩子在土地中劳作,根本也没有时间让子弟接受教育,更没有能力让他们读起书。

    毕竟古代因为印刷业的限制,书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,没有点积蓄的人家,根本连书都买不起,许多寒门子弟,都要靠着到处说好话,求爷爷告奶奶的去借书,然后自行抄下来,才能获得读书的机会,所以一般人家靠着自家的经济能力,根本无力支撑起一个子弟读书,更别说让子弟脱产接受教育了,有个男孩儿的家,还指望着男孩子早早的能帮着他们下地干活,来养家糊口呢。

    所以在各府推行义学,就先让一部分愿意送子弟读书的人家,首先获得到接受教育的权力,只要他们愿意送子弟上学,那么食宿方面就都由国家承担,并且读书免费,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到最低限度的免费的书本,前提是这些家庭,必须要舍得让家中的孩子脱产,送入义学之中接受教育才行。

    至于今后这批学生在结束了小学初级教育之后,如何进阶开展更深层次的再教育,那是三年到五年之后的事情,起码有三到五年的缓冲时间,到时候于孝天认为,在他的努力之下,国家财政到时候将会有更大的起色,而且通过国子监这几年时间的培养,也会先期培养出一批拥有较高层次的学者,用来投入到下一步的中级教育之中,充当老师推行更高层次的教育。

    于孝天这样的做法,也让很多人感到很惊讶,大中新立,现如今可以说还是百废待兴的时候,于孝天便如此大的手笔,从财政之中拿出大量的钱财,投入如此多的巨额资金,来在各府兴办义学,广招天下寒门学子入学。

    这种行为很明显是需要相当大的魄力的,虽然他力主推行新的科举制度,招致了眼下天下读书人的反对,但是他现在如此兴办义学,又充分的说明了他对于天下人才的需求,那种招贤若渴的迫切感。

    很显然于孝天并不满意以前历朝历代选材的那种方式,也不满足当下那些读书人的所学,所以他通过改动科举制度,来寻求他需要的各种人才,并且通过兴办义学,传授他需要人才所具备的的学识,为今后大量招募他需要的人才提前夯实基础。

    (感谢一醉人兄弟的打赏!)

    ...

    ...